正文字号:

探索构建职工创新赋能体系 市总工会锻造新时代“工匠力量”

2025-10-15 11:59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丁洁
分享

近日,由市总工会主办的职工创新成果展在机器人智谷小镇举行。Matter智能插座、净水器双层滤瓶系列……一项项凝聚职工智慧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涵盖产品、技术、操作法及合理化建议等多个领域,并同步展示了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

产业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如何将“工人力量”转化为“工匠智慧”?近年来,市总工会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资源整合为支撑点,在职工创新领域持续探索。

依托劳模工匠学院,市总工会构建起覆盖全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培育网,通过“总院统筹+分院特色+学堂落地”三级联动,形成了资源整合、精准服务、规模效应的工作格局。“能够把培训所学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对个人成长帮助很大,感觉挺实在的。”在国能浙江余姚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卢兵通过参加英博分院的高级电工培训,结合岗位实践,成功申报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从技能提升到专利产出,实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双向成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开设培训班2368期,累计培训职工6万余人次,涵盖劳模、工匠、技术专家,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百场竞赛、千才提技、万员赋能。市总工会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全员练兵、分级竞赛、层层选拔、集中展演”的竞赛模式,竞赛成绩与“首席工人”“技术能手”“技能操作标兵”等评选直接挂钩。同时,建立起技能等级认定联盟,推动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并推行岗位导师制和车间评审,让职工晋升路径更加透明、标准更加清晰,技能与薪酬挂钩的联动机制也使职工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实现了收入增长。

从搭建技能培育平台到推动创新成果落地,从助力产业升级到服务工人成长,市总工会始终以系统思维谋布局,以精准施策破难题,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周期的技能成长体系,不仅为产业工人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更为余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