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唐田村:古道茶香里 织就共富路

2025-08-25 11:13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陈福良
分享

四明山镇唐田村,地处余姚与奉化交界。1938年12月初,中共宁绍特委决定在余姚南部、鄞县西部和奉化西部建立中共四明特别区委员会(简称四明特区委),任命鄞县县委组织部长周飞为四明特区委书记。

同年底,周飞化名周一松,进入国民党剡平(唐田)乡公所任事务员,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39年8月,周飞调离此地。1940年,新任特区委书记朱洪山在此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

四明地委与部分领导人合影,左二为周飞。(根据资料照片翻拍)

浙东抗日根据地时期,唐田村是著名的高山红色堡垒村,曾是抗日民主政权唐田乡所在地,也是嵊新奉县办重要驻地之一。邢子陶、朱洪山、邵明、丁友灿、周思义等革命先辈,都曾在此留下战斗的足迹。村内现存中共四明特区委旧址、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及第二次反顽战争奔袭战旧址等多处革命遗迹。

青山叠翠,云卷云舒。在四明山深处,这座历经近900年岁月洗礼的古村,正以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为纸,悄然书写着一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篇章。

“当年联络站里一盏油灯,照亮的是革命的路;如今我们点亮的是乡亲们的幸福路。”站在修葺一新的唐根松烈士旧居前,村党总支书记唐位波语气铿锵。这座曾作为地下交通联络站的老屋,在村里投入150万元抢救性修缮后,已成为“唐田记忆·四明山革命历史展陈”的活教材。斑驳的土墙上,一张张历史照片仍在无声地诉说峥嵘岁月;而窗外的村庄,早已在新时代的号角中焕发生机。

经过修缮的唐田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

要打通发展的血脉,先畅通脚下的道路。几年前,村民们还踩着坑洼的泥路出行;如今,16公里硬化道路如银练般缠绕山间,10公里拓宽石径串联起散落的景致。在宁波市口岸办、市轨道交通集团等结对单位的帮扶下,9条机耕路脱胎换骨,为村民生活与村庄发展带来便利与希望。

沿着新修的道路前行,一泓碧水映入眼帘。曾经用泥巴围起来的幸福水库,经过300万元的加固亮化,已成为村民口中的“幸福苑”。夕阳西下,水面碎金浮动,岸边笑语喧哗,勾勒出一幅山乡安居图。

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唐田村以红色底蕴为基,以绿色生态为笔,巧妙串联起幸福水库、“网红”栖霞坑古道、金钱松古树林和北美冬青种植基地等特色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当黄金古道村落文化节的锣鼓敲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循着千年古道漫步,在枫香与古松的怀抱中,感受着历史与自然的双重馈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面对花木市场下行趋势,唐田村在危机中觅新机。沉睡多年的老茶厂被机器声唤醒——四明山镇投入500余万元引进现代化制茶设备,成立余姚市双富茶业有限公司。2023年春天,第一缕“句余红”茶香弥漫山谷,这款带着红色印记的高山红茶,不仅是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极,更成为撬动共同富裕的“金叶子”。

游客在唐田村“黄金古道”游览

今年,借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EOD项目东风,唐田村200余亩林地即将迎来“无人机露天山地生态雾培系统”。当传统农耕遇上智慧农业,不仅能培育优质生态蔬菜,更将为村庄发展孕育无限可能。

夕阳染红了金钱松的树梢,古道上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茶厂里飘出缕缕醇香。这个曾经深藏大山的村庄,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编辑:严怡雯 一审:鲍柯潞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