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视点|“体育外卖”,你听说过吗?
插图 邵天骊
■新闻回顾
这个暑假,浙江的体育消费市场涌现出一股新潮流——“体育外卖”这一服务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只需通过手机预约,专业教练就能带着器材上门,为学生提供体适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塑形减肥等个性化服务。“体育外卖”,你听说过吗?
■嘉宾发言
冯洁:“体育外卖”,我在抖音平台刷到过很多,是一些专业教练发布的广告,当时我还想现在的网络平台真先进,连体育锻炼都能采用上门服务的形式了。大家嘴里的“体育外卖”,说白了就是借助平台约教练,然后教练带着体育器材上门,帮孩子练体能、突击中考体育项目或者减减暑假长的肉。这种新鲜模式的确让不少家长觉得“省事儿”,但我琢磨着:这到底靠谱吗?
魏文静:“体育外卖”对我而言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之前没听说过,但暑假刚开始的时候,确实看到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问询有无可以一对一上门指导孩子体能训练的老师,后来其通过机构找到了合适的老师。
马果叶:“体育外卖”受欢迎背后折射出人们对于体育培训越来越大的需求。无论是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还是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都让家长对孩子在运动健康领域的投资更加重视。当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无法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时,市场就会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体育外卖”应运而生。
冯洁:“体育外卖”能走红,最让人动心的就是方便。杭州有机构统计,七成多的家长选择这一服务,就是图不用接送孩子。就冲这一点,我绝对毫不犹豫地选择“体育外卖”,就像咱们懒得做饭时点外卖,家长把接送孩子的路上时间省下来,可以陪孩子练习跳绳、跑步。和朋友聊天,说起身边有位家长给即将读初三的女儿约了“中考冲刺班”,教练带着秒表、测绳就来了,在小区篮球场专门练立定跳远,两三个月下来,女儿体育模考多拿了七八分。这种“哪儿方便在哪儿练,孩子缺啥练啥”的模式,比非得往体育培训机构跑灵活多了。
马果叶:如果孩子在中考体育项目上存在明显短板,且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叫个“体育外卖”还是不错的。靠谱的一对一体育私教服务,能提供针对性强、效率高的训练支持,帮助孩子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最大程度提高成绩,也节省家长陪同的时间和精力。想提升体能、减肥等,也是可以的,家长有时间还可以看看教练如何评估孩子的状态、如何与孩子沟通,以后自己陪孩子练习时也用得到。
魏文静:如今,不少孩子存在驼背、脖子前倾等不良体态问题,家长苦口婆心地纠正,孩子却不以为意。“体育外卖”正好能解决这一难题。专业教练能凭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康成长,养成良好体态。这种便捷又高效的服务模式无疑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新的选择。
马果叶:“体育外卖”这种定制服务既能保证训练质量,又能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参与,吸引了不少家长。家长可以和孩子有商有量,有针对性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或者需要提升的体育项目,时间灵活、好安排,还能送课到指定地点。
魏文静:相较于机构里的大课,一对一的上门指导时间上更加灵活,有事可以改时间。效果也比上大课好,很多低段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上大课往往效果不太理想。
马果叶:“体育外卖”走红,实际上是“上门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体育外卖”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上门经济”业态之一,尚无统一服务标准,需要监管部门、平台等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引导从业者规范运营。这类新业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灵活就业渠道,也为服务业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冯洁:但也存在让人不放心的地方。据我了解,该行业没有查资质的地方,家长选教练,全靠看各网络平台上的评价,跟我们网购光看“卖家秀”就下单似的,心里真没底,要知道很多“卖家秀”和“买家秀”是不对版的。更糟的是,有些教练为了省钱,带的器材没好好检查,听说温州有个孩子用教练带的旧瑜伽垫摔了一跤,摔得可不轻。
魏文静:充满兴趣的同时,我对“体育外卖”的安全性存在诸多疑虑。首先,教练资质认证的查询问题不容忽视。其次,陌生人上门的安全隐患如何避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家长将孩子交给陌生教练,难免会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教练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如何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安全,需要行业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措施。再者,体育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体育市场人员流动性较强。挂靠平台的教练,平台能否为其承担风险?如果教练个人执业,一旦发生意外,风险又该由谁来承担?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冯洁:从教育层面说,体育这事儿不光是练技能。孩子们一起打球、跑接力,既能学配合,也能懂规矩,比单纯练800米成绩重要。请教练一对一教的孩子,就像上网课学不会跟老师互动,老一个人练,到集体活动里可能就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了。
马果叶:“体育外卖”还打破了体育培训必须依赖固定场馆的固有思维,更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家长的接送时间。但要引起注意的是,“体育外卖”的监管和责任划分尚需进一步明确。
魏文静:新兴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对于“体育外卖”这样的新兴服务,我们应以包容的态度鼓励其发展。也希望行业能尽早规范起来,建立健全教练资质认证体系、安全保障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让购买服务的消费者真正有安全感,从而推动“体育外卖”健康、有序发展。
冯洁:说到底,“体育外卖”能火起来,是因为家长盼着孩子能好好练体育,同时它又有一定的便利性。我们肯定它存在的价值,更关键的是需要建立规矩。毕竟,不管是在体育馆里,还是小区空地上,让孩子练得开心、练得安全,才是最实在的。
■网友围观
@乖兔啊:之前,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因师资注水、课程粗制滥造而饱受诟病,这应当成为如今“体育外卖”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
@李挖挖:唉,尝试过“体育外卖”,体验极差。课程即将开始之际,平台临时跑单,后续退款无人处理,客服电话无法接通。
@开心一分钟:我们小区就有人点“体育外卖”,曾看到教练在小区广场给小朋友上课,但我觉得水泥路缺乏专业体育场地的减震功能,并不适合奔跑和跳跃。
@扬帆起航1.0:“体育外卖”确实香。就像外卖有“拼好饭”,家长们也会“拼好课”,让孩子的三两玩伴也加入其中。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