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凤亭村: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025-07-10 10:21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分享

一条条崭新的渠道水流潺潺,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近日,走进兰江街道凤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这背后,是凤亭村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绿油油的水稻。记者 俞丽丹摄

近年来,凤亭村大力开展非粮化整治工作。全村已完成整治面积500余亩,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在整治过程中,凤亭村创新构建了“村委会+合作社+承包大户+农户”的联动经营模式,将“一户一地”转变为“整村统筹”,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然而,整治过程中,凤亭村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灌溉渠道老化、破损,水流不畅,每逢旱季,农田灌溉成了村民们最头疼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村“两委”集思广益、多措并举,经过多方努力,新铺设了应急灌溉进水主线,包括梅园二级泵站至丁梅家的400米PE管道,以及梅园片五机房机埠至黄泥坎头城南干渠的600米PE管道。这些新铺设的灌溉管道,将清澈的水流精准地输送到每一寸土地。

“以前遇到干旱天气,灌溉要到处找水,费时又费力,现在PE管道铺设完成后,水直接流到田里,水稻的收成更有保障了。”村里的种粮大户老徐望着自家绿油油的稻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灌溉设施改造上,凤亭村更是做到了“变废为宝”。村里充分利用原有的自来水地埋管,通过配装高压泵,成功构建了农业应急灌溉进水的关键通道。新改造完成了两条灌溉主线,一条从村委前机埠延伸至洪家岙,长达1000米;另一条从陈巷防洪闸延伸至垦造二期地,长度约1800米。

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让农田喝上了“放心水”,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难题,还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凤亭村将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后期维护与管理,确保相关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