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新闻纵深|“柴米油盐”里的“民生答卷”——看姚城农贸市场的温暖蜕变

2025-07-08 09:36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科科
分享

“小菜篮”里装着大民生,“柴米油盐”里彰显着“民生答卷”。农贸市场的温暖蜕变,正是我市大力开展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的生动写照。自2023年起,我市全面启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攻坚行动。市政府制定并出台《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从改善购物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便民服务等多方面发力,切实提升农贸市场品质,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心、吃得更放心。

强力度 让农贸市场有“颜”更有“智”

新投用的白山头菜场一角。

“以前菜市场的地面是水泥地,还总是会积水。现在铺上了地砖,还有专人打扫卫生,跟超市一样干净!”7月2日上午,在小曹娥镇菜市场买完菜的村民万盛盛,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直观感受。

时间回溯到2021年,小曹娥镇投入350万元对菜市场进行改造,并由第三方专业管理公司入驻。如今市场硬件设施全面更新,不仅摊位整齐排列,而且室内光线明亮,曾经“脏乱差”的标签被摘除。小曹娥镇菜市场的蜕变,正是全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生动写照。

在电商蓬勃发展、社区生鲜零售模式不断创新的当下,传统农贸市场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突破困境,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传统农贸市场纷纷开启“颜值焕新”行动。自2023年起,富巷菜市场、渔溪菜市场等7家农贸市场已陆续完成硬件改造。今年,桐江桥菜市场将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准备搬迁至临时市场。

除了硬件升级,农贸市场还纷纷向智慧化转型,白山头菜场便是其中一家。白山头菜场自从搬迁至新市场后,智慧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市场入口处,智慧大屏实时滚动展示当日菜价、农残检测结果、经营户销售额和客流量等关键数据,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市场管理方还为经营户统一配备电子秤,杜绝缺斤少两。每个摊位正前方都挂着电子显示屏,显示商户名字和营业执照等信息,让消费过程更加透明。

“智慧化改造显著提高了经营效率,保障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减少了交易纠纷,顾客满意度也大大提升。”白山头菜场相关负责人林女士介绍,新市场开业后,客流量节节攀升,周末、节假日更是达到上万人次。

不止于此,白山头菜场还接入省级“市场在线”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市场管理人员定期上报市场经营数据、人流量、重要商品采价、日检测信息等内容,借助可视化数据分析区域商品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及时优化经营策略,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目前,全市34家农贸市场均已接入浙江省“市场在线”平台。

农贸市场的华丽转身,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2019年,我市积极响应全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五化”服务行动,致力于实现农贸市场的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三星级市场覆盖率达到100%,为市民带来全新买菜体验。

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中,我市目标明确,力争打造富有“烟火气、幸福味”的现代农贸市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将地方人文、历史、饮食等独特元素巧妙融入市场建设。同时鼓励市场因地制宜,打造线上线下宣传阵地,积极与外卖、直播等线上平台合作。

在改造过程中,市市场监管局结合辖区市场实际,按照“一地一策”“一场一策”原则,精准制定农贸市场提升方案,并进行点对点指导,确保改造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严尺度 让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有保障

市场检测人员在做检测。

食品安全是农贸市场的生命线。7月3日上午7时,巍星路菜场检测人员韩春波身着白大褂,手持检测设备,开始对当日上市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检,检测内容涵盖了农药残留、添加剂、兽药等多个方面。一旦发现快检中存在问题,在拦截问题产品的同时,立即对同批次产品跟踪定量检测,如果定量检测不合格就立案查处,对问题产品进行点对点的风险闭环处置,缩短了风险处置的时间。

韩春波边操作边介绍,菜市场入门处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电子屏,屏幕上每天滚动播报当天市场上农产品的抽检结果。

自产自销经营户徐先生欣慰地表示:“如今食品安全监管严格了,我们经营也更规范、更省心了。”

这份安心,源于市市场监管局自去年5月启动的“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全力构建农贸市场食品快检体系,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全方位升级。一方面,统一规范农贸市场快检室的硬件标准和操作指南,不断调整扩项检测项目。另一方面,针对风险隐患大、本地问题突出的重点品种,引入胶体金法等先进快检技术,提高蔬菜中克百威、倍硫磷、腐霉利,以及鲜蛋、淡水产中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农药、兽药残留问题的发现率,全面提升农产品检测靶向性。今年1月至6月,全市34家农贸市场已快检食用农产品667批次,筛查并销毁不合格产品14批次,处置率达100%,快检结果均在市场显著位置公示,有效发挥了风险预警“前哨”作用。

食品安全保障不仅靠监管“主动查”,更离不开市民“自主检”。2023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依托农贸市场检测室积极探索农贸市场便民服务点建设,全力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全市34家农贸市场均设立了食品安全“百姓点检”快检便民服务点,实现一窗送样、一窗受理、一码通办,免费为群众提供食用农产品快检服务。消费者通过支付宝“百姓点检”小程序提交了“你送我检”服务诉求,把食用农产品送到现场进行快检。30分钟后,消费者手机上就能收到检测结果。截至目前,“你送我检”快检服务已累计完成1963批次检测任务,发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2批次,均已按规定销毁处理,真正实现了让市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除此之外,全市农贸市场已实现“食责险”全覆盖,有效补偿了市场经营主体在快检阳性后给经营者造成的损失,为消费者、经营者和市场管理方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赋能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更需要数字化手段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入推动“浙食链”提质、贯通、扩面,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数字化追溯体系。消费者只要通过扫描摊位上方电子显示屏上的商品二维码,即可查看商品介绍、产地、进货时间、批次、检测报告等详细信息,实现来源可查、质量可追溯,全力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目前,农贸市场重点品种上链率达到95%以上。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多管齐下压实市场主体责任。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对贮存条件不达标等问题进行现场督促整改,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执法人员对市场内经营主体资质、进货查验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排查,要求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索取并留存好相关凭证,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多管齐下的举措,推动了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升温度 让农贸市场服务更有人情味

富巷菜市场设立的便民服务点。

“太方便了,在菜场就能修鞋子!”7月1日上午,70多岁的市民邹梅娣由衷地感慨。作为菜场的常客,她熟知富巷菜市场内的便民服务点位。这天,她将鞋跟脱胶的鞋子带来,趁着买菜的工夫,轻松完成维修。

自2023年11月改造后,富巷菜市场把原先在市场外的修鞋匠与配钥匙师傅招募入场,设立便民服务点,不仅免摊位费还提供场地。配钥匙师傅李华满脸笑意地夸赞:“现在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不用再经受风吹雨打,每天平均能有100来元收入,心里特别温暖。”此外,富巷菜市场的便民服务点还为群众提供老花镜、药品等物品。今年6月,富巷菜市场的便民服务再度升级,在大门口设立了爱心水站,为快递及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以及医护警卫人员免费供水,传递城市温度。

农贸市场作为城市重要的民生场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便利性,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市市场监管局积极鼓励农贸市场设立便民服务点。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便民服务方案。例如,针对老旧市场空间有限的问题,指导其合理规划布局,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便民服务区域;对新建或改造市场,则在规划阶段就将便民服务设施纳入整体设计,确保功能完备。

除了优化便民服务,完善市场公共服务功能,农贸市场还在就业帮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引导市场为低收入群众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减免摊位费,促进村民、居民就业,其中,梁弄菜场的共富摊位模式尤为亮眼。去年以来,该市场设置了固定共富摊位,实施减免租金政策。日前,来自岭头村的村民稽汝凤在共富摊位上制作五彩馄饨和五彩饺等特色点心,向市民和游客进行售卖。

据了解,稽汝凤使用的食材均由周边村民自产供应,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又帮助周边农户提升了销量。“每天销量都很稳定,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收入十分可观。我和周边的村民都很知足,也很开心。”稽汝凤说。

梁弄菜场的共富效应已经显现。数据显示,去年梁弄菜场年交易额超亿元,带动周边大岚、鹿亭、四明山等山区乡镇发展,使上千户菜农、果农受益,农户人均增收1.8万元,有效促进了山区百姓共同富裕。

今年,梁弄菜场又有了新计划,在原自产自销区域基础上设置共富经营区,免费给低收入农户、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销售应季农产品。该菜场还准备将70余万元奖补资金投入共富区域建设,通过规范经营类别等方式,打造共富农副产品的招牌。

从便民服务到就业帮扶,农贸市场的功能正在不断延伸。江南新城菜场经营户连续多年共吃年夜饭,梁弄菜场管理方连续多年为市民和经营户提供解暑凉茶,渔溪菜市场经营户互助互爱,汇翠菜场为自产自销农户降摊位费,下菱菜市场工作人员拾金不昧……这些温暖细节,让农贸市场超越了“买卖场所”的传统定义。它不仅是买卖交易的场所,更成为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社区纽带,见证着城市生活的温度与质感。

照片均由记者赵科科提供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