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街谈巷议|让中小学春秋假“落地生花”

2025-10-17 10:07 来源: 姚界客户端
分享

东和

据《浙江日报》报道,随着绍兴市于10月9日宣布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这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当然有些家长也在担心孩子放假期间的“带娃”问题。如何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真正让春秋假“落地生花”,实现春秋假的美好初衷,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首先要明确中小学春秋假的目的和意义,它不是简单地放几天假的事,而是为了科学调整学习周期,让孩子们更好地调适身心,增长阅历和见识,促进素质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因此,各地实施这一制度要坚持科学灵活、因地制宜,无论是放假时间的确定,还是假期的长短,都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引导,杜绝布置传统的硬性家庭作业,适当推广以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为主题的柔性素养作业,例如观察自然、社会调研、职业体验等项目,鼓励学生尽量自主完成,减少家长的“作业量”,避免出现“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现象。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禁变相上课、补课,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家庭与社会层面也要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假日氛围。家长要以更轻松、乐观的心态对待假期,而不是陷入焦虑、恐慌甚至毫无意义的内卷,要认识到放假不是学业的中断,而是孩子成长的拓宽,尽可能利用带薪年休假陪伴孩子,创造宝贵的亲子时光,其就职单位也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照顾。文旅部门要组织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纪念馆、旅游景区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参观、研学或体验活动,并提供更大程度的优惠服务。社区与乡村可组织各种托管班、兴趣小组或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解决部分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后顾之忧。

总之,春秋假制度要真正“落地生花”,关键在于从单纯放假转向有价值的教育,这需要政府“搭好台”、学校“导好演”、社会“备好料”、家庭“唱好戏”,共同构建一个系统性的良好教育生态,让孩子们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收获知识、能力与品格的全面成长。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