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街谈巷议|减少“小眼镜”,还是要从根上入手

2025-06-17 09:37 来源: 姚界客户端
分享

乔风

今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据媒体报道,宁波市创新构建了32个“医校近视防控圈”,覆盖177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通过“家庭—学校—医院—学生—社会联动模式”,更好地保护儿童、青少年的眼睛。笔者以为,这一举措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近视眼的多发,但并非治本之策,解决“小眼镜”增多问题,还是要从根上入手。

眼睛近视,除遗传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用眼过度导致眼球变形。我们小时候没有多少保护眼睛的理念,学习环境比现在差,近视的学生也不多,为什么现在越来越重视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学生近视率却一年比一年高,还呈现出“小学早发、初中高发、高中普发”的趋势?原因很简单,我们一边喊着保护的口号,一边无意识地“压榨”着学生的眼睛。眼睛“过劳”,焉有不“近”之理?

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不少家长还要“加量”,学生回家后,大部分时间用在做作业上,眼睛休息的时间得不到保障。随着“双减”政策的实行,书面作业有所减少,但像看书之类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减少,一本书,一两天要看完,还要考试,眼睛只好“加班加点”。都说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眼睛伤害大,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但让学生用手机、电脑完成各种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家长网购的课程,学生也要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学生像家长一样,一天都离不开手机,日积月累,近视也就理所当然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让眼睛也有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正所谓“防病于未病”,不去医院就是最好的保护。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