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聚焦|农村老人“换气难”问题引关注 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待破解
近日,《余姚日报》关注瓶装液化气实行统一配送后农村老人遭遇“换气难”的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一问题在我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而随着瓶装液化气用户“自提购气”模式即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村老人的用气困境或将进一步加剧。
“我们陆埠这边也是的,换一瓶煤气太复杂了。”“我妈不会讲普通话,不知道怎么联系。”报道刊发后,众多网友留言反映遭遇类似困境。
据了解,自10月19日起,宁波市奉化区已全面取消瓶装液化气用户“自提购气”模式,实行统一配送入户。根据省、宁波市相关文件要求,我市相关工作也在推进中。这意味着,传统的“自提点”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记者采访发现,农村老年人不适应统一配送模式,根本原因在于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未能有效打通,以往每个村都有老人熟悉的代充人员,随叫随到,现在不仅要通过电话62961717预约,还面临语言沟通障碍和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
“我们村的老年人也都在说这个事情。”宁波市人大代表、朗霞街道新新村党委书记戎书群告诉记者,自从实行统一配送后,反映换气难的村民非常多,最极端的情况是有位老人的煤气瓶被拿走十天后仍未换来新瓶。
戎书群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宣传工作没有走到前面”。“新政策刚实施的时候,连我们村干部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更别说老年人了。政策初衷虽好,但落地时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真正为老百姓做好事。”戎书群建议供气、配送企业与村委会加强衔接沟通,可以考虑在每个村增派驻点工作人员。她还表示,将在适当时机就此形成议案提交,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地的一些探索实践中,管道天然气入户被视为解决农村用气难题的长远方向。然而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短期内大面积推广管道天然气的条件尚未成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其作为一个值得期待的长远目标,在条件具备的地区逐步推进。
当下,破解农村老人"换气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从增设驻村服务点到配备方言话务员,从简化预约流程到提升配送效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拿出更务实、更细致的解决方案。这道民生考题的答案,不仅关乎千万农村老人的生活品质,更检验着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为民初心。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苏英英 三审: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