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大运河,共护家乡水 !来这里邂逅一场大运河畔的盛会!
6月5日上午,“同一条运河,共千年文脉”2024年余姚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浙东大运河(余姚段)——马渚运河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余姚市生态文明促进中心、中共马渚镇委员会、马渚镇人民政府主办,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余姚市文化馆、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余姚市公共文化服务有限公司、马渚镇文化站、斗门村村委承办,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陈丹华宣读了《运河保护倡议书》,号召全市人民用保护世界遗产的理念来管理和保护我们的大运河,使其获得更科学的保护,让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历久弥新。
中国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于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余姚段运河以姚江为主体,西边分南北两线自上虞汇入姚江,东行入余姚城区分为候青、中舜、最良三支拱卫双城,最后又分慈江和姚江出至宁波江北境内。运河沿岸的独特自然环境催生了丰富的运河文化。
活动中,马渚运河广场成为了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海洋。乐器合奏《粗细十番》、姚剧表演《姚江水长又长》、非遗技艺《木偶摔跤》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众多沿岸村民前来观赏。此外,当天举办的“阿拉非遗赶集会”,汇聚了众多传统技艺、传统美食、传统医药等贴近生活的余姚非遗项目,大家可在现场观赏、体验、购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一次鲜活地走进了百姓生活。
亮点纷呈的活动中,一系列重量级表彰、授牌仪式成为焦点。现场为11名“民间河长”、5位“大运河守护人”颁发了荣誉聘书,为多家非遗工坊进行了授牌,同时表彰了10位“非遗志愿者”,肯定并感谢他们在保护大运河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天,“2024六五环境日‘五水共治’”主题宣传活动在马渚运河广场同时进行,来自余姚市生态文明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在现场通过分发护水宣传册、纪念品,宣讲护水科普等方式,号召运河沿岸村民增强保护运河水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运河水环境,争做运河环境监督员。
为保护传承好、科学利用好大运河这一民族瑰宝,余姚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大运河生态保护和文化利用传承工作。在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水环境治理是重要一环。2020年9月,余姚市启动姚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此后三年,投入了12.42亿元资金,大力实施“九大行动”,推进207个重点项目,治理姚江流域水环境,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将姚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为基、绿色发展,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引导各类主体把绿色发展贯穿大运河文化保护各方面,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余姚市生态文明促进中心治水科工作人员应育挺介绍道。
编辑、一审:严怡雯 二审:刘文治 三审:陈斌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