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余姚有位“庄稼医生”,全心全意助农增收!

2023-09-18 16:59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王文苗 编辑 魏士丁
分享

“我今天掰了1500多斤甜玉米,卖了2700多元。”9月17日上午,在市甬舜农资公司泗门镇谢家路村南连锁店门口,夹塘村村民谢佰千高兴地说,“今年我种了2亩地的万农甜糯158玉米,总共卖了7500多元,这真的要感谢陈老师的全程帮助指导。”

谢佰千所说的陈老师,就是泗门镇农科站退休干部陈增灿,今年79岁的他是谢家路村人。1983年1月,在谢家路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的陈增灿被抽调到夹塘乡农科站,负责全乡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新的岗位上,陈增灿积极学习农作物品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及环境保护等知识,并不断引进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还深入农户家庭和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诊断农作物的病虫害,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被农民们尊称为“庄稼医生”。

2005年1月,退休后的陈增灿开了一家农资供应店,在向附近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小农具等农用物资的同时,还积极传授农业技术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并走出柜台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农户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原来我们这里只有单一的粮、棉生产,常用的农药也只有四五个品种,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推进,现在我们常用的农药品种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个,使用起来确实比较复杂。”陈增灿说,“尤其是当前农民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个现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农药品种、使用方法的关键要点,千方百计让他们掌握新品种农药和病虫害防治的要领,指导他们从不会配农药到会配农药,再到会混配农药,尽量减少因农药使用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近年来,陈增灿广泛收集各地的市场信息,积极选择引进了多种适合当地种植的用工省、成本低、效益高的“短、平、快”新品种经济作物。如:“浙农6号”毛豆、“86-1”地刀豆、日本大白蚕豆、“万农甜糯158”玉米等新品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拳头产品”。目前,这些新品种农作物除了谢家路村农民喜欢种植外,还辐射到小曹娥、临山、马渚等地,每年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不仅有力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还拉伸了农产品产、供、加、销的产业链。

陈增灿不但指导农民种植“短、平、快”的新品种经济作物,还积极帮助种植户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近年来,他努力拓展销售渠道,主动对接销售终端,每年帮助农民把300多吨的毛豆、地刀豆、蚕豆和甜玉米等销往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福建、宁波等省内外市场,部分农产品还通过配送中心直接打入超市销售,解决了广大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农业要发展,改善农田环境也至关重要。近年来,陈增灿每年通过做好废旧农药瓶、农药袋和地膜等回收工作,引导农民结合“五水共治”“六清六净”等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农田环境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农村农田环境。仅去年,陈增灿就累计向当地农民回收农药瓶2.5万个、农药袋2万只、地膜11.5吨,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只要我还走得动,老百姓还需要我,我就一定会去他们的田间地头……”谈到今后的打算,陈增灿表示,他将继续发挥业务熟、经验多、见识广的优势,在擅长的领域不断拓展发挥作用,积极为农民增收致富想办法、做实事,在助力乡村振兴这个舞台上不断发光发热。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