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保加利亚客商成“新余姚人”

2023-02-01 19:22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胡格格 编辑 汪锋标
分享

“这间厂房很漂亮,完全符合我的生产需求,感谢你们不厌其烦帮我物色合适的办公楼,等我新采购的设备送过来,生产线就能马上开动了,真是令人期待啊!”1月31日上午,位于余姚中意生态产业园的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内,“保加利亚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创始人岱西敲定了一间860平方米的厂房,新项目落地开工的进展又顺利向前推进了一步。

岱西来自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在北京已经定居10年,多年来一直从事可降解材料乳酸杆菌改良、高分子材料聚合、淀粉合成固碳等方向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这次落地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的项目,正是岱西深耕10年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项目——以保加利亚闻名世界的微生物菌来研发可堆肥塑料制品。它与普通塑料制品相比,提取玉米或小麦等植物的天然纤维,因此生产的能耗要少得多,而且堆肥6个月就可完全降解。“按我们的项目规划,前期的产品是可降解塑料袋,后期这款新材料会应用到餐具、医疗等产品上,应用前景非常好!”岱西说道。

岱西坦言,离开熟悉的“家”,对谁来说都不是个容易的决定。可园区无微不至的服务,将他对余姚这座城市的陌生感一扫而空。“像这次帮我找‘家’,他们开着车、带着翻译,陪我看了四五个楼盘,直到找到符合我要求的房子,两天时间就帮我安顿好新家了!”岱西感谢地说。除了房子“拎包入住”,园区还推出了“中东欧专项政策”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园区内建有中东欧中小企业集聚区、中东欧国际会客厅、标准厂房等,确保中东欧企业可以“拎包入驻”。此外,从项目签约、注册、立项到开工、建设、投产,园区也明确专人进行全流程指导和服务。

如果说优质服务是留住项目的“软实力”,那么,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则是城市的“硬通货”。我市历来享有“中国塑料城”的美誉,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集塑料原料销售、塑料信息发布、塑料会展、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及其他辅助材料于一体的专业塑料市场。选择在这里研发生产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岱西说:“我们的‘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项目’研究生产可堆肥塑料制品,完全可以依托余姚成熟完备的塑料产业链条,一举拓开整个中国市。希望投产后,可以与余姚塑料产业达成深度的‘同频共振‘,实现共赢。”

“园区的目标就是要让项目来得了、落得下、能发展。”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负责人褚张蓉表示,“新出台的中东欧专项政策和综合配套,能够全方位精准赋能中东欧企业和人才,解决企业和人才的后顾之忧。”据悉,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成立2年多来,累计开展项目路演10场,对接洽谈中东欧项目78个,签约中东欧项目11个,总投资近63亿元,引进外籍工程师人才12位。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