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江时评|把流动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小 文
据本报报道,为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市近期在主题教育中深化开展“暖流行动”,通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堂专题党课、开展一次交流讨论、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和参与一次技能培训等“五个一”系列举措,在教育提质、服务提效、作用提升等方面精准发力,把流动党员牢牢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流动党员是党组织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他们具有流动性大、分散性强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流动党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容易引发相关矛盾和问题,影响党的组织建设,甚至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为了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各地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
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建重要任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在这项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措施不够得力,甚至出现“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效果”等现象。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其次,要突出重点,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随着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摸底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调查摸底,对流出和流入的党员登记造册,并分别建立流入和流出档案台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再次,要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要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做到“无缝对接”;建立健全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沟通机制、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走访制度等各项制度;同时要落实管理责任制,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议事日程,明确责任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再其次,要创新载体,强化服务。要不断创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开展“三服务”(即为流入党员服务、为流出党员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活动和像我市一样的“暖流行动”,通过各项活动,使流动党员在参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要强化服务功能,在服务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比如建立服务窗口、服务站点等服务平台,开展谈心交流活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等,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要齐抓共管,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特别是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地方和人员进行严肃批评和追究责任。与此同时,要针对当前一些地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加强工作力量配备。比如通过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使其能更好地承担起管理服务工作责任,从而牢牢地把流动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刘文治 三审:陈斌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