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江时评|文化先行促共富
万 荣
据本报报道,“文化先行精神共富”河姆渡镇“一村一品”文化联姻活动暨“古韵芦山寺·幸福新农村”百姓文化节近日在芦山寺村举行,活动旨在加强全镇各村的文化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而进一步推动群众“精神共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即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文化先行已经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和路径。
文化先行促共富,首先意味着我们要重视文化的力量,倡导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可以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一定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宝贵财富,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先行促共富,应大力推动文化的普及和共享。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的成果。当下,我们必须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同时,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多种渠道,推广文化知识,让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普及和共享。
文化先行促共富,必须坚持文化的创新驱动。首先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次要推动文化内容创新,通过鼓励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还要推动文化传播方式创新。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文化先行促共富,必须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采取措施、搭建平台、设立载体,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还要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模式,持续提升人才的竞争力和创新力,通过这些人才的辐射和影响,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先行带来的共富成果。
编辑、一审:徐坚 二审:刘文治 三审:陈斌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