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江时评|尊师重道,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漫画:教师节快乐 邵天骊作
徐根凯
9月7日上午,我市举行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会上,与会代表宣读了《倡议书》,号召全市广大教师勇担教育使命,培育时代新人,为余姚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高水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贡献教育力量。
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旨在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在筑梦路上展现“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时代风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些谆谆教导,彰显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
天地为大,亲师为尊。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教师、对知识的尊重。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兴于诗,立于礼”的教育思想,倡导“以德服人”,广受尊敬;还有《吕氏春秋·劝学》里的“疾学在于尊师”、《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广潜书》中所说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无不说明,在中国,尊师重教从来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反映了全社会对于老师的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师的初心,也是教师的使命。人民教师不仅是教书的“先生”,也是育人的“典范”。无论是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大山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还是坚守乡村讲台40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的支月英;无论是在灾难面前17秒内让32名孩子安全撤离教室的何梅,还是帮助众多山区女童改变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师德故事无不焕发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光彩,更诠释了“三尺讲台系未来,立德树人责任重”的内涵。
教育决定今天和未来,教师决定教育精彩与伟大。尊师重教是国家之所望、人心之所向、时代之所唤。每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都值得称颂,因为那是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动力之源、精神之始。全社会都要营造“尊师”的浓厚氛围,实施“重教”的具体行动,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让教师成为广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届时,更多孩子的梦想必将被点亮,民族复兴的征途必将充满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