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姚时评|期待更多核酸小屋“华丽变身”

2023-05-15 08:52 来源:姚界客户端 编辑 应红渊
分享

郑建钢

“我记得这个地方原来是核酸检测点,今天一看变成志愿服务岗亭了,真不错!”昨天上午,市民王女士在城区兰江广场看到一处闲置的核酸小屋换上了彩绘“新装”,成为一处志愿服务岗亭。(5月11日《余姚日报》)

曾经按照“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要求设置的社区核酸采样小屋,已经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成为了闲置资源。如何使其物尽其用,成为了各地争相创新的课题。

兰江街道舜南社区、四明社区以及凤山街道子陵社区的3个核酸小屋被改建成志愿服务岗亭。为激发更多“服务+”功能,岗亭内还将配备爱心茶水、爱心雨伞、急救药品、爱心充电宝等便民服务设施,并提供导游咨询等服务。这一“华丽变身”,可谓做到了物尽其用。

只有10来平方米的核酸小屋,面积虽小,如果把它充分利用起来,能够发挥的作用可不小。早前,鄞州区相关社区将核酸小屋变身“网格驿站”,开展便民服务、调解矛盾纠纷、宣传相关政策,通过延伸网格服务触角,在社区与居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海曙区将辖区内闲置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便捷发热诊室,为居民提供挂号、诊疗、交费、配药等“一站式”就医服务。

考虑到核酸小屋的最大优势就是位于居民“家门口”,各地应根据实际,尽力让更多核酸小屋实现“华丽变身”,发挥更大作用。如考虑作为社区的便民医疗服务点,为附近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问诊就诊;也可作为物流配送点、快递存放点及快递代收点,方便居民寄、收快递;或设立便民服务摊点,提供小修小补、配钥匙、自行车充气、电动自行车充电;此外,还可以考虑改成“爱心驿站”,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喝水场所……

无论选择何种“形态”重生,核酸小屋的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便民利民,这也是各地推动核酸小屋“华丽变身”的基本立足点。为此,我们要积极统筹创新,做好利用文章,不断延伸市民生活“幸福半径”,画出最美“同心圆”。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