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7位年过七旬的“地头老伯”自己种菜送给社区老人!
7月12日早上7点多,在宁波余姚梨洲街道白云社区门卫保安室里,75岁的居民魏甫蹲下身子,用手机将蔬菜照片拍下来,用微信发给了另一位居民诸葛师傅。他还扭头叮嘱门卫:“这袋蔬菜我放这里了,一会儿10幢楼的诸葛师傅自己会来拿的!”
每周三,都是白云社区“地头老伯”帮帮团上门为老人送爱心蔬菜的日子,魏甫是帮帮团的团长。
“诸葛师傅大概60岁的样子,身体残疾,不常在家,他喜欢自己来取,我就给他放在门卫。”虽然没有和老人见过面,但魏甫从社区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每次送菜从不会“落”下他。
周三送菜,一般每周一左右,魏甫就在“帮帮团”微信群里“张罗”开了:“明天大家能提供什么菜呀?在群里说一下哦。”
“我家有生菜、四季豆。”章洪来迅速回复。
“我家有土豆。”周光强也随即跟上。
“收到!”魏甫简单回复后,马上落实相关成员及时采收,在送菜当天,魏甫还在群里公布本周要送的蔬菜种类和数量:“本周供菜的是:周光强土豆18斤、章洪来生菜12.5斤、四季豆9斤。”
然后,在送菜的前一天,“帮帮团”成员就会到田间地头收割。“收割回来后,我老伴就负责把蔬菜整理、分拣、装袋。”魏甫笑着说,他的老伴周爱珠也是帮帮团的一员,夫妇同心,干活也更有劲头了。
送菜当天,魏甫和团员王龙根等人,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车赶到白云小区南门口集合,每辆电动车上满载着一袋袋分装好的“蔬菜包”,里面有生菜、土豆、四季豆。
“我们这群人本来都不认识的,就因为在地头干农活种菜的时候才接触起来,成了好朋友的。”魏甫说,数年前,在白云社区居委会附近有一处乱石堆,他们几个喜欢种菜的退休老人就决定一起动手改造这块荒地,清理杂物、拔掉杂草、整理土地,一块3亩多的土地就被整理了出来。分享种植经验、分享劳作成功,一群“地头老伯”因为热爱种菜聚在了一起,他们常把自己种出来的蔬菜瓜果送给亲戚朋友和邻居们品尝。
得知社区里有这样一群勤劳又富有爱心的老伯伯后,去年7月,在白云社区的支持下,“地头老伯”帮帮团成立了。
帮帮团成员目前共有7人,分别是魏甫夫妇、应国富、章洪来、王龙根、施国煊、周光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72岁,年龄最大的79岁。他们中有党员,也有退伍军人,有的以前当过农民,退休后闲不下来又扛起了锄头、挑起了水桶,有的是居民,退休后喜欢过“田园生活”,享受田间劳作的快乐。白云社区希望通过凝聚“地头老伯”的爱心,把这些蔬菜送给有需要的老人,让更多困难群众吃得安心、省心。
每周三,“帮帮团”都将地里采收来的蔬菜挨家挨户送给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目前每次固定要送9户老人,风雨无阻。每次蔬菜品种保持在3种及以上。如果遇到“青黄不接”,地头没有产出的时候,热心的“地头老伯”还会自掏腰包,采购咸笋、皮蛋等送给老人。
王龙根是帮帮团里的积极分子,他每天5点多就到地头忙活了。“除草、施肥、整理,地头总有干不完的活。”王龙根乐呵呵地说,自己最早就是农民出身,后来开过快餐店,退休后又成了“地头老伯”,每天看到地里绿油油的农作物,心情很舒畅。
“你们自己种得那么辛苦,还要每次拿给我们吃,真的过意不去。”每次,75岁的翁素芬大妈从王龙根手里接过爱心“蔬菜包”,都会激动地道谢。
“一点点东西意思一下,吃个健康新鲜。”王龙根摆摆手说道。
每当“帮帮团”成员拿着菜在小区里往来穿梭时,总有不少热心人士加入到“送菜”队伍。比如,看到“地头老伯”在送菜时,小区门口一家水果店的女店主常会热情地拎着几袋蜜瓜走过来。她说每周看到老人们无怨无悔地送菜,她也想尽点自己的力量,给老人们添点水果、多点“甜”。此外,还有很多爱心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献出爱心,有的长期无偿提供鸡粪,有的提供塑料薄膜,还有的提供毛竹支架……
爱心不断汇聚,“地头老伯”送的不仅仅是鲜嫩可口的绿色蔬菜,更是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心菜”、“暖心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