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媒体聚焦|集体经济总收入1.6亿元!余姚革命老区“赶考”时代答卷

2023-02-17 20:10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 应红渊
分享

“欢迎来到直播间,我手上拿的这个是四明山农户自己种植、烘烤的番薯枣子,香甜软糯……”近日,面对镜头,余姚市人大代表、民族团结促进会四明山镇分会成员唐美红,手拿番薯枣子,化身为农产品推荐员。

近年来,余姚开展九大攻坚提升行动推进四明山革命区产业发展。去年,革命老区集体经济总收入1.6亿元、经营性收入4524.76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29.6%、158.3%。其中浙东区党委旧址所在地——梁弄镇202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2.12亿元,比2017年增长24.45%。横坎头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66.34万元,同比2017年增长10.3倍。

2月16日上午,在四明山镇春蕾农家乐,老板娘翁苏娣忙个不停,打扫卫生、在后厨为客人准备食材。10多年来,她将三间不足100平方米的小饭店扩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每年的经营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她的丈夫王伟国经营苗木种植30多年,夫妻俩合力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仅买了4辆汽车,而且在城里买了房。

“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推出‘一村一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唐田红茶厂、北溪村的景村融合、高山蔬菜基地、平莲村的共享村落,还有屏风山的天文基地、茶培的高山盆景园基地,通过这些产业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四明山镇副镇长王攀说。目前,余姚大力实施四明山区域4个万亩园、15个规模基地的“415”生态高效农业和特色经济作物“六个一批”发展计划等工程计划,2022年,老区特色精品农业实现产值18亿元,增长15%,助推常住人口人均增收3500余元。

余姚依托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余姚实现资源整合、串点成线、全域旅游,建成“唐诗之路”“红色之旅”“五彩梁弄”等一批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形成集红色、景观、文化、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四明之窗”百里红诗路。目前,四明山区域已建成特色经济作物基地42家、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5家、现代农业庄园3家,为农旅结合提供多业态支撑。拥有3A级及以上景区7个,民宿集聚区5个,累计培育92家民宿,总接待床位3530张、餐位21470个。2022年,四明山区域实现旅游人数741万人次,旅游收入21.7亿元。

产业发展推动四明山区配套设施稳步提升。

余姚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四明山区域统筹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加大保护和整治力度,把生态修复养护列入山区乡镇年度重点专项工作考核。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局等相关部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四明山革命老区富民强村集成(“四明红”)应用,重点建设红色文旅、四明臻货、四明资管等3个场景建设,以数字化推动山区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另外,余姚还实施村庄整治提升十大行动计划,“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同时,还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让产业转型和旅游设施配套成为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鼓起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五年来,余姚投入各项资金近20亿元,用于山区基础设施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四明山区域已成为当地最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地区,为发展旅游经济奠定了基础。

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年来,梁弄、四明山镇、大岚镇、鹿亭乡等山区乡镇围绕“强村富民”目标,注重唤醒闲置土地、古村落、废旧民居等“沉睡资产”,邀请专家团队重新包装、设计、策划,吸引客商通过收购、合作、租赁等形式投资盘活,让许多闲置的资源“变”出价值,为老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

梁弄镇横坎头村成功“牵手”阳明文旅、“新希望”集团,打造了集农业种植、物种繁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田园综合体。大隐镇芝林村,做足山水文章,打造“浙东小九寨”,景点建成以来,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0万元以上。四明山镇棠溪村通过实施村级电站股份制改革,吸引了全村253户村民入股电站。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每年30多万元增加到150多万元……

下一步,余姚还将加大项目驱动,今年计划再投入1亿元左右资金,积极开展四明山生态发展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标准地改革和宅基地改革,进一步盘活老区闲置资源。

原文链接:集体经济总收入1.6亿元!余姚革命老区“赶考”时代答卷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