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号:

新闻纵深|千山万水不为远 余昭同心亦同行

2024-04-18 09:38 姚界客户端记者 沈彦汝
分享
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的牛棚里,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毛色光亮,承载着村民的共富热望;得益于灵活就业模式,昭觉妇女们可以把产品原料带回家从事生产,守着家带着娃也不耽误赚钱;苦荞、高山蜂蜜、乌金猪腊肉等昭觉特色产品跨越2000多公里走俏余姚市场,入驻阳明古镇的余姚—昭觉东西部协作消费专馆成了宁波首个四川省凉山州东西部协作消费专馆,由昭觉供销社直营的农特产品旗舰店在余姚开业;共同传承红色基因的三河村和东海之滨的横坎头村从党建、文旅、数字赋能等方面开展协作,横坎头村已经帮助三河村整体增收超过40万元……

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总人口34万人,脱贫人口约10万人,曾是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中贫困户最多的县。2021年6月,随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开展,我市与昭觉县签订了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协议。在过去的近3年中,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浙川两省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社会帮扶和“组团式”帮扶等内容展开协作,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三年来安排帮扶资金2.46亿元,制定实施项目65个,其间涌现出了“雁阵工程”“造血式”产业帮扶、“组团式”医疗教育帮扶等不少典型做法。

“雁阵工程”的肉牛养殖基地。

春风化雨,润泽昭觉山野。乘上东西部协作的快车,昭觉县产业向新,民生向暖,未来向好,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悄然发生,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向新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雁阵工程”让三河牛更“牛”。参与项目的7家合作社的肉牛数量从212头发展到506头,销售额超370万元,这是“雁阵工程”落地三河村一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三河村平均海拔2520米,海拔高差大,自然条件并不好。自结对帮扶以来,余姚、昭觉两地结合三河村实际,在2021年锚定“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场项目深入推进,为该村发展明确方向;在2022年纵深推进养殖场项目,推出了“雁阵工程”。

“雁阵工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合作过程中,由我市投入300万元与当地的富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家优质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同时借助东西部协作力量,与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项目落地后,7家合作社聚焦种源建设和良种推广,开展肉牛新品种培育,实施肉牛品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专业育肥,通过东西部协作力量建立起稳定的牛肉销售渠道,盘活了当地优势资源。

高素质专技人才队伍是“雁阵工程”稳步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为切实做好致富带头“领头雁”的选择与培养工作,余昭两地从养殖意愿、养殖条件等方面出发,对养殖农户开展技能素养提升专项培训,有效提升了养殖技能,有力推动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三河村发展培养出一批“土专家”“土教授”。

如今,三河村已有300多户村民参与到“雁阵工程”中,全村肉牛养殖总数超过1000头,正在实现“雁阵工程”向“群雁工程”的转变。与此同时,人才队伍培养也初见成效,7家合作社扩面成了14家,合作社养殖能力也显著提升,动物疫病防治、草料搭配等知识不断完善,饲养管理制度和防疫计划持续规范完善,夯实了规模化养殖基础。

凉山州恒驰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场景。

“造血式”产业帮扶,灵活就业暖人心。昭觉县脱贫人口多,务工需求大。我市按照“有基础、风险小、带动强、见效快”的原则,瞄准用工需求相对较大的产业作为现阶段两地合作的主要方向,目前已有宁波宁兴恒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宁波志伦电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响应号召,在昭觉分别注册了凉山州恒驰服饰有限公司和凉山州志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也是宁波和凉山州结对后引入的首批企业。

以凉山州志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于2022年5月正式投产,是昭觉当地第一家电子加工厂。目前每天在厂内上班的员工有六七十人,全是彝族人,他们一个月平均能赚到2000元,多的能达到4000元,收入水平和原来相比大大提升。

产业项目引进来,更要发展好。2023年我市大力扶持这两家引进企业,投资260万元实施的志雪电子昭觉县二期生产基地顺利完工,2023年该企业实现产值2300余万元,吸纳劳动力228个,是昭觉第3家民营规上企业;投资70万元实施了恒驰服装厂外贸销售物流补助项目,该企业已成功获得BSCI认证,2023年实现年产值超1500万元,同比增加114%。

资金到位了,管理也要跟上。企业总部位于东海之滨,产地位于凉山腹地,余姚昭觉两地以数字化技术破题开路,相隔千里构建高效生产体系。比如宁波志伦电子有限公司的数字工厂系统,可以实现宁波总部对昭觉基地订单实时下达、员工智能考勤、工资精细统计等功能,减少空间距离对生产的影响,提升总部领导管理能力,切实促进基地规范有序、产能提升。

为适应昭觉当地彝族人民的风俗民情,更考虑到当地大量留守妇女需要在家带娃,家庭事务繁多,工作时间不稳定等实际情况,政府和企业创新探索实施“外协工”就业模式,在社区帮扶车间的基础上,采取“不选人、不选址、不打卡、随到随做、计件付薪”的方式,鼓励居民将原材料带回家直接参与生产,实现“守着家、抱着娃、挣着钱”的目标。

在促进就业方面,我市还大力吸纳昭觉劳动力前来务工就业,组织企业奔赴昭觉当地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同时结合线上平台远程招聘,全力用待遇、情感、服务、保障留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昭觉农村劳动力在姚务工1581人,其中脱贫人口272人。

来自市发改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共引导7家企业到昭觉县投资,包括上述两家工业企业和5家农业企业,新增实际到位投资额6727万元。

民生向暖

医疗、教育、消费帮扶持续深化

医疗帮扶让昭觉百姓家门口有“医”靠。今年初,我市4名医护人员奔赴昭觉,与上一批4名医护人员进行交接,接力建设妇产科、重症医学科、骨伤科、儿科等学科任务。

2022年5月,“组团式”医疗帮扶启动,我市医疗人才怀揣一身医术,带着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陆续来到昭觉,以1+4+N+X(1名队长+4名长期驻点队员+N名短期帮扶人员+X名专项指导人员)为人员班底,围绕“诊疗能力、人才队伍、健康管理、医院管理”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帮扶资源成为了当地百姓“家门口”的新“医”靠。

截至目前,我市共选派36名医护人员赴四川昭觉,帮扶范围涉及管理、检验、妇产科、重症医学、骨伤科、儿科、护理、中医等各个领域,助推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2023年县医院组团式帮扶共诊疗病人12813人次,开展手术及有创操作733例次,组织危重病人抢救311例,医院在全州孕产妇急救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并首次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强化昭觉本土医护人员培养,着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推进师带徒教学、选派当地医务人员赴余姚进行学习等方式,致力于将学员培养成“带不走”的骨干人才。

我市还帮助推动县医院儿科综合楼改造,促进儿童健康医疗服务功能的集成;投入500万元推动体检中心提档升级为健康管理中心,以体检业务为核心,延伸前端信息采集和后端特色专科医疗,推动打造全链条健康管理服务。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当地医院已成功引入磁共振设备、急救5G+AR平台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平台,开展剖宫产切口心型美容缝合术等37类新技术新项目,强化县医院的医疗诊治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坚强保障。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动作”外,我市前往帮扶的医护人员还深入乡村“送医送药送健康教育”,服务群众600余人次,送药1.2万元;专题组织中医药进校园、脊柱侧弯筛查等公益活动;开展艾滋病及“四病同防同治”宣教……通过一系列暖心的“小举措”给当地百姓送上关爱。

教育帮扶推动“软硬件”同步提升。在东西部协作中,教育协作是重要一环,自两地结对以来,市教育局先后选派13名优秀教师赴昭觉帮扶,其中选择余姚中学、梦麟中学、余姚二中3所重点高中联合组团结对昭觉民族中学,选派7名优秀教师组成“昭觉民族中学教育组团式帮扶团队”,涵盖校长,教导处、教科室两个科室和物理、生物、地理、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帮扶机制下,2023年昭觉民族中学成立名校长、名师和名班主任等工作室,开展师带徒结对27对,帮助培训教师538人次。

现代职业教育为山区学子铺就了技能成才路,从2021年8月开始,余姚技师学院每年都接收昭觉县的学生来校学习,截至目前已有50名。

教育帮扶过程中,我市还带去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直播、录制授课等方式为当地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通过引入“姚优教”教学平台,在疫情期间帮助昭觉民族中学初三的438名学生和教师第一次开展线上学习。此外,我市团市委还举办夏令营邀请昭觉学子来姚学习手工制作,体验特色非遗,参观博物馆,感受余姚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2023年,我市开展了昭觉县幼儿园等13所幼儿园的学前学普,大力完善昭觉当地校园基础设施,实施了昭觉民族中学新建学生食堂项目、谷克德中学室内篮球场项目和谷曲镇瓦吾小学附属工程项目。

消费协作助力昭觉打通农特产品产销堵点。昭觉县苦荞、菌菇、蜂蜜、腊肉和核桃等农特产品口味佳、营养好,然而却因交通闭塞、物流成本较高、缺乏销售渠道等问题很难售往外地。经过余昭两地携手努力,在2022年建立了“两馆”“两仓”,搭建起了消费帮扶桥梁。

昭觉农特产品展销馆。

昭觉通过东西部协作力量,分别在昭觉、余姚设立了昭觉农特产品展销馆、余姚农特产品直营旗舰店,集中展示和销售昭觉农特产品。

渠道搭建后,如何提高完善供应链是新的问题。为了保障产品供应速度、减少物流成本,余昭两地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分别在昭觉、余姚设置“甬凉两地仓”昭觉产地仓和余姚销地仓,“两仓”直达保障昭觉农特产品快速稳定走向宁波市场。在“两仓”直达模式和专业化管理服务下,消费帮扶过程中可减少综合物流成本35%以上,减少物流时间至少1天。

在帮助打通产销堵点的基础上,我市开展“消费帮扶金秋行动”等活动,2023年直接帮助采购、销售四川省特色农产品7759万元,其中帮助采购、销售昭觉县特色农产品4339万元,越来越多的昭觉山货正在走俏余姚市场。

除了助力昭觉产品进入余姚市场,我市还助推产品提高自身竞争力,打响知名度。东西部协作机制下,余昭两地聚焦农特产品包装加工,在昭觉县四开镇建立余昭农产品加工基地,对本地农特产品进行加工、分拣、包装、仓储,在最大化保留产品营养和食用口感的同时有效延长产品保质期,并借助电商平台在网上展销展示,打造了“大美彝风”等昭觉本土品牌。

昭觉彝族文艺表演者走进横坎头村红村剧场。

未来向好

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4年,我市将继续围绕助力昭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目标,立足“昭觉所需、余姚所能”,从产业、劳务、消费、人才、乡村振兴等多个协作领域进行全面谋划部署,切实提升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全力打造东西部协作典型示范。

据悉,今年我市共安排产业协作项目4个,计划引入“源头活水”援建帮扶资金2960万元,完善共建机制,确保产业协作项目如期建成、发挥实效。同时我市将继续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好产业协作补贴政策,激发企业奔赴昭觉的投资热情,激励已投资企业扩大产能。此外,我市将持续深入探索推进“总部+基地+车间”模式,深化研发在余姚、生产在昭觉的合作模式,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在“组团式”帮扶方面,我市将调整优化学校、医院结对关系,整合优势力量,集中结对帮扶昭觉县重点学校、医院,促进帮扶体系更高效、成果更显著。

与此同时,我市的东西部协作新一轮干部选派将为这项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今年我市将按照昭觉县需求选派城建、规划、农技等各方面的专技人才前往挂职,并组织昭觉各方人才来姚挂职学习,全面深化双方人才互动,为昭觉发展凝聚人才力量。

图片由余姚驻昭觉工作分队提供

编辑、一审:徐坚二审:刘文治三审:陈斌荣

声明:所有来源为“姚界客户端”和“余姚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74-62735052,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