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张敏 通讯员 王濛雯)“棕编主要通过撕、缠、拉、绕、刺、编扣、打结、穿插、收编等手法进行创作,就像我们做人一样,每一步都要走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一定要静下心、沉住气……”近日,一场特殊的非遗传承修心教育课在市司法局举行,1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正认真地听着棕编手工艺人的讲解。
棕编技艺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活动现场,社区矫正对象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编织了蚱蜢、小鸟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小摆件。“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陶冶了情操,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现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说。
据了解,从今年4月开始,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定期开展“修心养性,传承非遗”文化矫治活动,邀请我市剪纸、棕编、皮影戏等非遗传人现场授艺,通过“非遗+修心”方式,助力矫正对象走向新生。截至目前,已有28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受益。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社区矫正是对非遗保护、发展与传承的一次有益探索,对社区矫正工作也大有裨益,有助于误入歧途的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潘建武表示。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