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张敏)“曹法官,我已经在银行顺利支取这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我的生活有保障了,我会安心工作,尽快归还欠款,争取早日案结事了。感谢余姚法院的‘活冻结’制度,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履行义务,回归正常生活。”昨天,家住凤山街道东城社区的王珍(化名)女士特地给市法院执行局打去电话,向执行法官表示感谢。
王女士口中的“活冻结”制度是市法院在执行领域内首创的一项制度,旨在通过数字化改革,平衡保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被执行人的生存权,并提高法院的执行效率。
传统模式下,在涉及工资、退休金等款项的执行案件中,为保障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法院往往需要定期冻结、扣划并分配被冻结的工资和退休金。与此相应的,被执行人则需要每月定期到法院领取,繁琐的审批流程不仅增加了法院和银行的工作量,也让当事人感到颇为不便。
为打通这一堵点,市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借助执行数字化改革,由宁波银行开发了新的冻结程序,重塑冻结流程,创新构建“活冻结”制度。这样被执行人的工资、退休金等款项被法院冻结后,被执行人仍可每月在一定的额度范围内自由支配或临时申请支取额度,以满足生产、生活必需或急需费用。以王女士为例,今年1月,王女士因经营不善被债权人起诉至法院。在归还了一部分欠款后,王女士因无力还款被法院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后,王女士找到一份工作谋生,并主动向执行法官报备了工资收入情况。执行法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引导王女士办理了“活冻结”的相关手续,在对她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的同时,保留其生活所必需的费用,以解决其生活难题,并为后续执行工作创造更有利条件。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99名被执行人累计自行支取生活必需费用104.39万元,执行到位金额183.76万元,减少群众往返次数400余次,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