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明月公益团队参与“清洁家园”活动时合影留念。黄美珍为前排左一者。记者 张云霞 摄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张云霞)6月23日上午9点,58岁的黄美珍带着团队里的5名队员,准时来到梨洲街道白云小区南大门集合,参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的清洁家园和文明劝导活动。“每次街道或者社区组织活动,我们从不落下,这次我们队里来的有一对老夫妻、有我的好搭档、有年轻骨干,还有一名大学生,虽然天气很热,但大家参与义务劳动的积极性都很高。”黄美珍笑着说。
当天是个高温天,黄美珍和队员们冒着酷暑,在白云小区以及白云商贸城周边道路捡拾垃圾,为美化环境做一份贡献。
黄美珍是梨洲街道白云社区的居民,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在奉献和服务中收获快乐。2016年,她带着一批同样热心公益的伙伴们组建了市明月公益团队,目前团队共有队员100多名,多数为社区里的老年人。
黄美珍和公益结缘要从2013年“菲特”台风时说起。“当时余姚城区受淹严重,很多爱心人士都在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还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帮助我们的,这让我很感动。”于是,黄美珍暗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多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把爱心传递下去。
黄美珍家住天鹅湾小区,小区东侧有一个休闲公园。10多年来,她坚持义务打扫公园卫生,让小区周边环境保持整洁美丽。“公园里有一条健身步道,还有亭子、小河及花草树木,平时晚饭后散步的人很多,我也经常去走一走。这期间,我发现公园的绿化带里常常‘藏’着垃圾,如纸巾、零食包装袋等。”之后,黄美珍再去散步时,就会带个钳子和垃圾袋,一边走路,一边捡拾垃圾。“有人看我经常在那里捡垃圾,还问我是不是社区付我工资的?我告诉他们,是我自己愿意干,没有一分工钱。”黄美珍笑着说,她每隔几天都会去公园里转转,清理垃圾,慢慢地也就成了习惯。
“我们团队提倡‘随手公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什么事情,不论大小,能帮的就要帮一把。”黄美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看到马路边共享单车倒地了,她会马上扶起、摆放好;自家田地里种的蔬菜成熟了,她会第一时间将新鲜的蔬菜分送给楼道里的邻居品尝……
这些年来,黄美珍带着团队成员组织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心活动。比如发起爱心捐衣活动,把衣服寄到外省需要帮助的孩子手里;走进我市的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包汤圆、吃汤圆、写春联等活动,让孩子们提前感受浓浓的年味;带着小学生走进敬老院,关心慰问老人,并开展助残助农竹编制品爱心义卖;和四明山、鹿亭等山区乡镇的4名学子连续三年结对,开展帮扶慰问,每年都会送上米、油、棉被、衣服以及“开学红包”……
2019年,得知我市一名中学女生突发恶疾,明月公益团队第一时间发起捐款,并通过朋友圈大量转发、呼吁。其间,队员们一共筹集善款近万元,并多次到女孩家中看望、慰问。去年9月,得知上王岗村一名八旬老人因用火不当引发火灾,造成周边4户家庭房屋烧毁、受损严重。黄美珍和队员们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2000元左右的米、油、棉被、被套、毛巾等生活用品,送到村里的临时居住点。
疫情期间,黄美珍也没少出力。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黄美珍带领队员们来到我市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连续20天义务装配护目镜,支援一线抗疫;她还连夜包包子、煮汤圆,将暖心食品送到小区的保安和防疫志愿者手里。如今,她还经常参与社区里各项疫情防控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
“美珍这个人就是心热,非常关心社区事务,每次社区有什么活动,她都会第一时间号召我们积极参加,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进来,团队凝聚力也越来越强。”60多岁的张幼兰说,她和丈夫都加入了明月公益团队,“一起跟着她搞卫生、捡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黄老师人很好,我们都管她叫老师,我们要向她学习!”37岁的黄汉杰说。对于队员们的赞美,黄美珍淡淡一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反正退休了也是闲着,能为社会多做点贡献,我很高兴!”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