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 连日来,在阳明街道南庄小河水岸一体的河道整治工程现场,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正挥舞着“手臂”进行施工作业。这是该街道开展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阳明街道水系发达,辖区共有大小河道111条。今年以来,街道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聚焦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把水环境治理纳入为民服务项目清单,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通过源头治理、生态护水、智慧治水、长效管理四大工程建设,着力提升辖区水环境状况,个别水质问题突出的河道移除了水质黑名单行列,辖区内河道水质明显改善,70%以上的镇级河道平均水质达到了Ⅲ类。
污水入管,源头治理。
为全力做好污水源头治理工作,阳明街道在全域范围内推进截污纳管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工程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的方桥截污纳管工程已基本完工;投资2000余万元对油车江、南庄小河六小行业和阳明科技园、康山工业园、丰南公寓等开展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0%左右;丰南、群立等村的出租房屋的截污纳管工程已与市首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完成对接,即将施工。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道周边的排水口也在不断变化,为尽量避免污染源的“跑冒滴漏”,该街道对镇级河道排水口进行排口检查,利用河长制APP进行精准定位,对检查出的58个在智慧河道系统上的排水口及时进行新增,同时对发现的混排、偷排除进行现场整治。
精准管控,智慧治水。
6月16日,一位“巡河员”在阳明街道西江上空飞翔,在操作员手中的监控屏幕上,显示的视频记录了河道真实的环境状况,这位“巡河员”正是阳明街道智慧治水的新“武器”——无人机。
“以前巡河的话,走一圈要30分钟,而且有些隐蔽的地方也不容易发现,用无人机巡河视野更开阔了。”阳明街道五水办工作人员阮坚宇介绍,无人机巡河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即时进行处理,村河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加强巡河智能化、科技化建设,阳明街道创新巡河机制,通过无人机定位、无人船巡查这些现代化设施以及人工坐船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智慧治水。
“我们街道有些河道比较长、部分河道周边地形复杂,可能会出现排口隐蔽、人工采集定位不准的情况,采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方式进行巡河,可以全方位观察河道情况。”阳明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人机、无人船巡河的方式让河道巡查不再有盲区,还能提高巡河效率,更好地掌控河道水质、保洁等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整改。
活水护岸,生态护水。
食禄桥江是七里浦河、丰山前河、油车江、南庄小河的主要活水来源,可谓“一水通四河”,在食禄桥江长约4公里的生态河道内,通过种植水中浮水、沉水、挺水植物,可以有效吸收水中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质,全面提升河道水质。
针对辖区内个别河道水游不畅造成水质不好、感官不佳等老大难问题,阳明街道着力打通水系,目前丰南工业区、阳明科技园区内的七里浦河、丰山前河等4条河道,通过向上一级河道引水,构筑拦水坝、打通关口、实时观测等措施,已基本实现了全天候的水流畅通。
今年上半年以来,街道共投入20万余元,对辖区内6条河道进行了清淤,清理淤泥16000多方。同时,通过生物手段,在油车江、南庄小河又新运行日产2000吨的初期雨水处理设备,切实改善河道水质。
创新机制,长效管理。
阳明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对辖区内的市级河道、街道级河道和街道重点河道做好定期的水质监测、分析会商和及时处置河道水质问题。对丰山前河、南庄小河、油车江、七里浦等重点河道街道配备视频监控装置,实行24小时的掌上在线监测。同时,实行河长专班、河湖圈管理和河道整治工作小组制度,压实河道河长责任,利用河长APP信息系统,带着问题巡河,对辖区内河道情况督察通报,对履职分数靠后的及时提醒告知,对部分问题严重河道,有针对、有重点的强化督查交办,确保问题发现及时,解决迅速。
此外,该街道聘请了12名志愿者担任“民间河长”,开展治河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反馈、河长履职监督等。在此基础上,推行“绿水币”积分活动,通过“绿水币”护水小程序,群众参与巡河、发现问题、报送问题、监督治水护水工作时可以获得“绿水币”积分,兑换相应的护水礼品,营造人居生态环境人人治的浓厚氛围,让“开门治水”成为新风尚。
编辑:夏丽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