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我市网络直播消费投诉数据:今年1至4月,全市月均受理网络直播相关消费投诉举报案件同比上升144%,较2020年同期上升456%,呈快速上升态势。
据统计,2020年至今,全市共受理网络直播相关消费投诉举报603件,举报量逐年上升,其中服装鞋帽是投诉举报最为集中领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日前,来自河北的王先生就在网络直播平台购物时遭遇了一件“糟心事”。
王先生在某服装工厂抖音直播间看到三件共计价格为417元的羽绒服,主播宣称该羽绒服填充物为90%白鸭绒,填充量为200克至250克。冲着商家“超高性价比”的宣传话术,王先生立刻下了单。但收到商品后,王先生发觉手中的羽绒服似乎不像主播说的那么好,便联系商家,希望退货退款并作补偿,但多次协商无果。
王先生通过服装工厂直播间所购羽绒服的商品详情。
无奈之下,王先生将情况反映给了商家所在地的余姚市场监管部门。经查,该款羽绒服检测报告显示的实际含绒量仅为50.8%,商家广告中商品含绒量与实际不符的行为已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随即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羽绒服实际含绒量与直播间宣传含量不符。
近三年数据显示,全市网络直播相关投诉举报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服装鞋帽一直是网络直播消费投诉举报最为集中的领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其他反映较多的还有食品、家用电器、家居用品和化妆品,这五类商品占到网络直播相关投诉举报总量的70%以上,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或售后服务欠佳、商家虚假宣传等。”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6·18”是引领上半年网络消费的最大促销活动,已有不少直播平台开始对各类商品展开“直播预热”活动。针对网络直播相关消费投诉举报量逐年上升的问题,消费者应如何有效“避坑”?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通过网络直播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避免私下交易,警惕商家任何引导“私下销售”或“绕过平台”意图的内容;
二是防范虚假宣传,切勿轻易相信秒杀、超低价、限时特惠等促销宣传,注意优惠的具体条款,做到货比三家;
三是及时查验商品,注意查看外包装是否完好、货品是否无损、是否有缺件或错发等情况,尤其是贵重物品,务必本人现场签收;
四是保留交易凭证,注意保存商品交易订单等信息页面,金额较大的商品主动索要发票,发生消费争议时可以据此向商家、平台协商,必要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编辑:赵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