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姚界客户端通讯员 方其军)近年来,余姚市围绕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目标,扎扎实实以文携旅、文旅融合,攻坚擦亮“东南最名邑”全域旅游金名片引领发展全域旅游。曾获得“中欧绿色旅游城市/景区奖”,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旅游休闲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日,余姚市获评第二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一、重布局、强项目,明确发展路径。
一是强化以文促旅行动。向“三大文化”(即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王阳明等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和以浙东抗日根据地遗址群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提取旅游要素。以王阳明故居获评3A景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通过4A景区资质评审为标识,基本形成文旅融合“一城两带三区”,即阳明文化休闲城、姚江文化旅游带、浒溪线百里风光带、河姆渡历史文化体验区、浙东唐诗之路南部山地康养区,农旅休闲姚西北沧海桑田休闲区。
二是强化文旅配套服务。以旅游“引凤”工程为平台,统筹交通、公共服务、用地等环节,资源整合、力量聚焦,有效助力特色文旅品质突显,服务重点旅游功能区、乡镇、特色村业态兴起,着力点精面化地推进全域旅游。目前,推出《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
三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旅游项目招商政策,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力争每年谋划储备一批、招商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营业一批。近年以来,重点抓好四明山旅游门户区改造提升项目、阳明古镇项目和国家登山步道示范项目。
二、推产品、拓市场,点燃发展引擎。
一是着力提升旅游产品供给。研究推出富含文化信息的精品线路,组织高校与乡村开展旅游商品包装提升结对行动,增强文创产品、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吸引力。目前,拥有姚江文化修学游旅游线路、四明山红色旅游线路等精品线路,推出柿林柿子酒等特色物产商品,其中,柿子酒荣获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一带一路”世博会金奖。
二是加大重点区域营销力度。针对长三角游客,重点开发周末文化游、节假日旅游、乡村度假、养生养老、商务会展和自驾旅游。针对入境游核心市场,重点开发历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乡村度假等,精心策划疗休养产品推介会等推广活动。
三是着力扩大文化节庆影响。做足做深文化节庆营销,办好“阳明文化周”“四明山旅游节”“中国余姚杨梅节”等重点节庆活动,打造“美丽四明山”智慧农旅平台等“互联网+”利器,加强与电商、收客平台合作开展网络营销。
三、建载体、优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景区村庄建设力度。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村庄管理等方面融入文化和旅游元素,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创建A级景区村庄、3A级景区村庄。目前,部分乡镇已完成景区村庄全覆盖。
二是着力发展高端民宿经济。实施精品民宿示范工程,聘请专业设计师上门服务,完成一批精品民宿建设,联合特色村、经营户形成规模效应,共创品牌形象。目前,形成四明山镇低8℃民宿、鹿亭乡中村村等民宿“集聚区”以及树蛙部落等精品民宿。
三是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导入“知行合一”“致良知”阳明文化理念,构建“有信可查、守信激励、失信必究”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提升旅游行业服务品质,高效优质处理各类旅游咨询投诉,提升游客满意度。
图片由余文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