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凌
偶然翻阅到那本薄薄的有些泛黄的《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我咋会有这么‘古老’的书?”翻着书,拼命回忆,还是记不起它的来历,但我的确读过,因为书里贴了不少便签,写满了当时稚嫩的思考,甚至还有不少错别字。
看看这一段,“作为学生的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学习。然而,很多时候,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尝试许多事情,比如运动、旅行。每天都只有短暂的24小时,我们应该充分且合理地运用,但怎么做呢?华罗庚提到的这种统筹方法可有效地发挥作用,值得一试。”
哈哈,一段没什么用处的评论,但笑过之后细细一想,其实挺有用的。如今,我的生活中处处渗透着这段话的影响。比如,爱睡懒觉的我总喜欢争分夺秒地利用早上起床后的那段时光。我喜欢做蒸煮类的早餐,这样,我就可以一边解决自己的“生存需求”,一边洗漱、打扮、整理房间,完成自己的“面子工程”。原来几十分钟才能搞定几件事情,现在被缩短到十几分钟,甚至七八分钟,而“常年缺觉”的我就这么省出了一小段时间,享受我的“赖床小幸福”。
这是我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也是当年读完这本小书后,我对统筹方法最初的尝试。很明显,我的效率,至少起床后赶着上学或上班的这段时光的效率提高了。若不是这些便签,我早已忘了尝试之初竟有如此深奥的理论支撑,反而以为这是自己无意识的一种偷懒行为。
继续往后翻,便签上的字越写越多,还出现了一则小故事。
“统筹方法要经过各种计算,太复杂了。最近,我听到一件糟糕的事。姐姐有个同学,很抓紧时间。这是无可厚非的。可他不但省时省到边吃饭边温习功课,还计算上下学用的时间,比如有多条回家的路,走哪条更省时。姐姐说,他连教室到食堂短短几步路也要计算。哦,太恐怖了!这么算着过日子会要我命的。这并没有节省时间,在如此小事上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和脑细胞,真可谓‘得不偿失’。活学活用很重要,盲目做事往往会吃大亏。”
饱满的情绪变化跃然纸上,让我忍俊不禁。但如今的我有了不同的观点。姐姐的那位同学真了不起,愿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运用统筹方法或者说数学方法。也许,他现在已成为一名严谨的科研人员,在某个角落为全人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小的便签夹在书中,忍受着漫长的岁月,却让我再次翻阅这本有些枯燥的理论书籍时充满了欢乐和反思。我也因此领悟了一个道理:一边读书,一边写便签,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思考,还能用于日后的反思,重温过去,发现自己的变化。于是,我在那些陈旧的便签下贴上了新的便签,累积着自己的“阅历”。
(来源:余姚新闻网 编辑:珠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