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飞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打造了一座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2015年春,李克强总理倡议编纂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选,以此来引导大家重读经典。为此,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纂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以下简称《百篇》)。本书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领衔,集十余位知名学者之力,于2016年10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
《百篇》分上下两册,入编经典101篇,《尚书》中的《皋陶谟》为首篇,梁启超著的《少年中国说》为末篇。127条引用参考书目按“题解、正文、注释、解析”排序,对每篇选文的题解、注释平实准确,简明扼要,言之有据;解析既因袭旧说又有新解,在力求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新意。
本书弥补了《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等经典读物选题相对单一、解读有时代局限性的问题,书中所选文章不仅包括哲学、科学等学科,还涉及科学技术、中外关系、军事思想等领域,其重点是关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乃至宣扬亲情伦理的传世佳作,可谓“一卷百篇汲精醇,常读常新启后人;修身养性承传统,治国安邦寻本根”。
编者十分重视历来被视为典谟的《尚书》《周易》《论语》《孟子》《老子》《左传》《礼记》等,也选入了许多前人文选类书籍的遗珠,如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序》、班固的《汉书·张骞传》、顾炎武的《日知录·廉耻》、阮元的《畴人传序》等。本书还着眼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创新,特地选取了一些面向世界、倡导改革开放的文章,如张廷玉的《郑和传》、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序》、魏源的《海国图志原叙》、严复的《原强》等。本书体系恢弘,知识密集,是涉猎古文明的案头必备书,更是深入研究古文明的最好向导。
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潜心研读《百篇》就是响应中央号召,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编者着力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着眼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启发读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从而推动传统经典的普及,更好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
《百篇》中阐释了仁孝诚信、礼义廉耻、忠恕中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曾经支配和影响了当时政治、法律、经济、制度与政策施行,不同程度地支撑了当时社会的伦理关系,主导了人们的行为规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熏陶了心灵的向上向善。
《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当代人的责任。《百篇》是打开国学经典的好钥匙,哪怕只研读一二,也受益多多。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阮亚红)
![]() |